- 周勇;
为了提高松软低透煤层钻孔瓦斯抽采效果,基于煤岩卸压增透理论,构建了松软煤层中钻孔周围煤体的应力-破坏模型,分析了松软低透煤层顺层钻孔瓦斯流量衰减规律及主要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并实践了孔内高压水射流二次增透技术。结果表明,采用高压水射流在护孔管内进行二次透孔措施后,在抽采护孔管花眼处形成射流空洞,能起到卸压增透的作用;并利用护孔管对煤壁进行支撑,能延迟钻孔二次增透后的塌孔时间,进而延长钻孔的抽采时间。最终使得顺层钻孔瓦斯抽采量增长率为114%,穿层钻孔瓦斯抽采量增长率为89.8%。
2025年04期 No.191 46-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7K] - 朱荣彬;
针对煤矿硬岩巷道掘进效率低、成本高的问题,以王行庄煤矿15061上顺槽底抽巷为工程背景,在分析钻爆掘进技术基础上,通过岩石可爆性分析结合一体化多功能掘进机技术和中深孔爆破理论,提出了硬岩巷道快速掘进关键技术方案,并现场实验了该技术方案。实验结果表明,硬岩巷道采用快速掘进技术方案施工,可使巷道平均日进尺由3.0 m提升至5.2 m,掘进效率提高73.3%;工作面施工人数缩减33.3%。该技术方案的实施为硬岩巷道快速掘进提供了理论与实践参考。
2025年04期 No.191 49-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1K] - 黄国青;
为解决电牵引采煤机传统PLC控制系统存在响应速度慢、生产效率低等问题,以MG900/2360-WD电牵引采煤机为研究对象,设计采煤机自动控制系统,从整体方案设计、硬件设计、软件设计等方面展开研究,最后对比分析PLC系统与自动化控制系统在王坪煤业工作面的应用效果。结果显示,新系统下响应速度提高80%,故障率降低30%、生产效率提升28.9%,综合能耗降低15%,自动化控制系统应用效果较好,值得大力推广。
2025年04期 No.191 52-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7K] - 冯鹏;
为治理杜儿坪煤矿68310综采工作面采空区上隅角瓦斯,建立工作面采空区渗流运移数学模型,采用数值模拟方式构建采空区三维模型,对比高抽巷、大直径煤柱钻孔2种抽采方案下瓦斯分布以及上隅角瓦斯浓度,其中大直径煤柱钻孔方案下上隅角瓦斯浓度为0.42%。将大直径煤柱钻孔抽采方案应用于68310工作面分析抽采效果,连续收集3个月实测数据,结果显示大直径煤柱钻孔抽采方案下,采空区上隅角瓦斯浓度均<0.5%,满足安全生产要求。
2025年04期 No.191 56-58+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0K] - 惠召辉;种德雨;崔家栋;郭紫金;
随着煤矿开采过程中矸石堆积问题的日益突出,传统的矸石处理方式面临着环保和资源利用效率的挑战。为解决这一问题,该研究针对凉水井煤矿422盘区开展了矸石充填方案的优化研究。通过理论分析、稳定力学模型建立和数值模拟,研究了矸石充填对巷道稳定性的影响,并优化了煤柱的尺寸设计。研究结果表明,矸石充填能够有效提高巷道稳定性,减少围岩变形,防止顶板沉降和塌方;优化后的煤柱尺寸合理,能够承受上覆岩层的压力,避免煤柱失稳和资源浪费。在实际应用中,矸石充填方案显著提升了矿井的安全性与生产效率,减少了矸石的堆放占地和环境污染,同时提高了资源利用率。
2025年04期 No.191 59-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1K] - 姜明福;
永定煤矿区是福建的重要产煤地,开采对象为中二叠统童子岩组煤系地层。主采煤层为童子岩组三段上亚段的3、5、7、9煤层,中亚段的20、23煤层,下亚段的28、29煤层及一段的37、39、41煤层,以及一些局部可采煤层。区内现有生产矿井均处于衰老期,如何保证矿井达产稳产,搞好矿井内部挖潜,大力开展矿井地质找煤已显得愈发重要。根据多年煤矿矿井地质工作经验,归纳了6个实用的找煤方法,在矿井找煤实践中取得较好的成效,并产生了一定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2025年04期 No.191 64-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K] - 杨新新;杨永千;陈鹏;李肖杨;高婉露;
通过对野猪洼矿区煤铝岩系伴生稀土元素的系统分析,探讨了稀土元素的分布特征和富集机制。研究结果表明:野猪洼矿区煤铝岩系的稀土元素总量变化范围较大,轻稀土富集,总体表现为上段和下段含量较低,煤层和矿层中含量相对较高;稀土元素配分图呈现明显的右倾特征,轻、重稀土分异明显;通过分析稀土元素总量与主量元素、δCe和La/Y等参数的关系,认为伴生稀土元素富集主要受沉积环境影响,与主量元素间没有普遍意义上的相关性,稀土元素在还原条件、碱性环境下更易沉积富集。
2025年04期 No.191 67-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3K] - 丘培锋;
以柘荣区调火山岩为例,运用三重填图方法对该区进行野外填图、划分地层层序及编制火山岩岩相构造图。该方法主要结合传统区域地质填图所获得基础地质资料,通过遥感解译、野外地质调查以及同位素测年等技术手段,系统总结了测区内中生代火山岩的岩石类型和分布规律,并查明了该区4套不同时期火山活动的物质来源与岩石成因等。
2025年04期 No.191 72-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0K] - 刘兵昌;刘子锐;宿虎;樊生龙;杨紫恒;
临夏康乐地区位于双临盆地东康隆起内,区内基底埋深较浅,以往基本未开展地热地质研究工作。为查明康乐地区地热地质条件并预测该区地热资源远景情况,该文在系统收集区域地质资料基础上,采用广域电磁测深和大地电磁测深相配合的方法对区内地层构造进行研究,并进行了物探-地质综合解译。综合研究分析得出了康乐地区地热地质条件,预测了地热资源远景区,并建议了地热孔位。研究成果可为今后该区及相似区域的深部地热勘查工作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意义。
2025年04期 No.191 75-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5K]
- 董颖虹;
抗生素作为可产生抗药菌群及抗药基因的特殊新型污染物,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的污染,传统水处理技术难以高效去除水中抗生素,因此近年来对抗生素的去除技术备受关注。该文以铜锰复合改性废菌渣生物炭(Cu-Mn-WFSBC)为催化剂,将其应用于盐酸羟胺(HAHC)协同的芬顿体系中,研究该体系对水中盐酸四环素(TCH)的降解性能。结果表明,Cu-Mn-WFSBC/H_2O_2/HAHC在pH为3~9的范围内,60 min后对TCH的去除率与矿化率达97.68%与91.13%,且Cu-Mn-WFSBC循环5次使用后仍保持较高的催化性能。该体系将Cu-Mn-WFSBC的吸附富集与Fenton的降解相结合,不仅提高了对TCH的降解性能、降解速率,还打破了吸附法和传统Fenton法的局限,同时达到了“以废治废”的目的,为处理抗生素提供了新思路。
2025年04期 No.191 101-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2K] - 鲁敏;赵露露;柯军;
磷石膏是磷肥工业产生量和库存量大的一种工业固体废物,含有丰富的钙、硫资源。系统综述了磷石膏无害化预处理技术的研究进展及存在的问题,重点分析了以磷石膏为原材料合成诸如石膏晶须、高纯度碳酸钙和羟基磷灰石等高附加值产品的技术路径及商业化前景,并对资源化利用磷石膏产业的发展提出展望。
2025年04期 No.191 105-107+1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2K] - 许志伟;张志忠;陈昕;王恩波;史经瑞;
分析了部分营运项目垃圾仓导流堵塞现状,发现渗滤液导流堵塞主要受导排篦子通道中颗粒物、悬浮物、泥沙、碳酸盐垢物聚积以及垃圾堆体掩埋所影响,且堵塞现象常发生在中、高位库存状态下。当仓内导流受阻时,渗滤液积存面将超出距离墙壁3 m和导流篦子2 m的范围。对垃圾仓内导流堵塞的解决案例研究表明,采用在导流篦子附近按“梅花形”布置合理尺寸和数量的孔洞或套管可强化引流能力,日常维护垃圾堆体的门前沟和区间纵向沟形状和高度,是保障仓内渗滤液导流顺畅的必要措施。另采用特殊的梯形堆酵方式时,门前沟滑料和覆盖情况得到减少,且各区发酵均匀,内部渗滤液流淌顺畅。此外,需同步重视垃圾堆酵温度调节、定期监管仓外沟道间液体流动状态以及维持渗滤液外输通道稳定等工作。
2025年04期 No.191 108-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4K] - 慕峰;
介绍了某生物制药厂废水处理系统的改造工程。原废水处理工艺为“预处理+水解酸化+好氧曝气+气浮”,出水无法满足稳定达标要求。改造工艺采用物化、生化和深度处理相结合。生物制药废水经混凝气浮后进入升流式厌氧污泥床(UASB)、缺氧、好氧生物处理,二沉池出水再进行芬顿工艺(Fenton)强氧化,确保对各类污染物的有效去除。工程改造后的运行结果表明,制药废水经物化、生化和强氧化处理后,出水水质稳定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的三级标准。
2025年04期 No.191 113-115+1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4K] - 于瑶;郑向飞;宋永健;
高效沉淀池以其高效稳定的性能和集约用地的优势,被广泛应用于市政污水处理中。该文运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FD)技术对高效沉淀池进行仿真模拟,以某市政污水厂工程为例,研究了沉淀池表面负荷、进水流速等关键参数对沉淀效率的影响。通过Revit建立沉淀池几何模型,并利用ANSYS Workbench进行网格划分与模拟计算。模拟结果表明,当高效沉淀池进口流速0.07 m/s,对应高效沉淀池设计表面负荷12 m~3/(m~2·h)时,沉淀效果达到最优。这一发现为后续高效沉淀池的设计工作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并建议在设计表面负荷较高时,采取增加絮凝剂使用量或添加磁粉混凝等措施以提升水处理效果。
2025年04期 No.191 116-1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7K] - 毛海亮;祁佳;
随着文化与旅游产业的深度融合,文旅融合行业呈现出迅猛的发展态势,在相关产业蓬勃发展的同时,水体污染问题也逐渐显现,不仅破坏了区域生态环境,而且对文化旅游资源造成损害,进而影响了文旅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该文以麦积山风景名胜区为典型案例,通过实地调研、污染测算、数据分析,掌握并分析文旅融合区水体污染现状及根源,提出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加强养殖污染防治、完善污水治理与资源利用体系、强化水环境生态治理等系统化治理路径,为文旅融合区水环境改善及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与实践指导。
2025年04期 No.191 120-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K] - 黄如霞;
汽车工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型产业。汽车整车及零部件制造企业的涂装工序所产生的喷涂废气和烘干废气是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主要来源之一。该文对汽车工业生产过程中废气治理常见工艺进行了梳理,主要包括吸收法、吸附法、冷凝法、燃烧法、生物处理法、光催化氧化法等。根据橡胶轮胎、汽车配件等行业不同的生产环节和工艺流程,对各生产流程产生的VOCs特征进行了分析,对上述治理工艺的适用性进行了研究。
2025年04期 No.191 124-126+1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0K] - 姚庆健;张冕;许峰;金言;巩轩;
针对非煤露天矿山开采过程中形成的挂渣边坡生态修复技术难题,系统剖析了此类边坡治理的工程难点与生态恢复原则。基于安徽某典型矿山挂渣边坡修复工程实践,通过改进传统生态修复材料与施工工艺,创新性提出“椰棕网+双层铁丝网+植生草把+厚层基材喷播+喷淋养护系统”五位一体的多层次结构修复体系。该技术体系通过有机材料与工程结构的协同作用,有效解决了挂渣边坡基质稳定性差、水土保持困难、植被存活率低等关键技术瓶颈,为同类型矿山生态修复提供了可推广的技术范式。
2025年04期 No.191 127-129+1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9K]
- 刘艺晨;张新;闫若一;李彦苍;焦新颖;
2014年,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近10年三地在生态建设和联防联治成效显著,但仍面临水资源短缺、大气和水污染、土地生态安全等挑战。基于Web of Science数据库2004—2024年文献,系统综述了京津冀地区生态环境研究进展。研究发现:(1)大气污染呈现区域性和季节性特征,主要污染源为工业排放和交通源;(2)土地利用模式随城市化进程发生显著变化,生态安全虽有所改善,但仍面临严峻挑战;(3)地下水过度开采导致水资源短缺和地面沉降问题加剧。揭示了京津冀生态环境治理的关键问题,梳理了研究趋势和不足,为未来区域生态保护政策制定和学术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方向指引。
2025年04期 No.191 130-1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8K] - 凡永奇;郭少青;高丽兵;曹艳芝;卫贤贤;
以煤矸石与秸秆为研究对象,采用过氧化氢作催化剂并结合碱液水浴反应技术来制备人工生态土壤,进而对重金属的迁移行为及污染情况展开探究。研究发现,在利用不同粒径煤矸石制备生态土壤时,Cr、Cu、Pb浸出率呈现出0.125 mm>0.150mm>0.106 mm的规律,Ni的浸出率则表现出随粒径减小而持续升高的趋势,Zn的浸出率表现为粒径越小,浸出率越低,Cd的浸出率表现为0.106 mm>0.150 mm>0.125 mm。在碱液浓度影响方面,Cr、Zn、Cu、Pb、Cd浸出率随碱液浓度升高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变化趋势,Ni的变化特征与之相反,随碱液浓度变化浸出率表现为30 g/L>20 g/L>40 g/L。经地累积指数的计算与判定,Cr、Zn、Cu、Ni、Pb处于无污染状态,而Cd属于强污染程度。
2025年04期 No.191 135-1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9K] - 冯发青;温咏兰;周绍均;
为了解贵州省某工业园区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在园区共采集有效土样34个,测定As、Cd、Cu、Hg、Mn、Ni、Pb、Co、Cr等9种重金属含量,评价其土壤重金属污染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地块内9种重金属均未超过《土壤环境质量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 36600—2018)中第二类用地的筛选值要求;但与贵州省土壤元素背景值相比,Cd、Cu、Hg、Mn、Pb、Co平均值均超过背景值,其中Cd、Mn、Pb超背景值较明显;地累积指数法评价结果表明,相对于贵州省土壤元素背景值,除Cr为无污染外,其余8种金属元素对区域土壤生态环境均存在一定程度污染,其中Cd、Mn污染较为严重,污染程度依次为Cd>Mn>Pb>Hg>Cu>Co>Ni>As;潜在生态风险评价结果表明,除Cd、Hg外其余重金属处于轻微生态危害,Cd、Hg生态风险程度(Eir)分别达极强及很强,研究区潜在生态风险危害指数RI总体上处于较强生态危害,研究地块土壤多处于中等风险级别状态。
2025年04期 No.191 139-141+1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9K] - 姚志鹏;闫玉才;张艳林;徐朔;孙亚楠;
矿山生态修复是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的重要内容,近年来国家实施了一系列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工程,开展综合成效评估是矿山生态修复工作的重要环节。在已有矿山生态修复成效评估相关理论方法的基础上,以河南省正在开展的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工程为对象,根据矿山生态环境问题、修复模式、修复手段及修复目标,科学合理筛选出评估指标,构建基于生态-社会-经济效益耦合的矿山生态修复工程成效评估指标体系。研究成果可为矿山生态修复成效评估的实施和工程管理提供理论支撑。
2025年04期 No.191 142-144+1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1K] - 邱子轩;刘静;张建成;何馨格;王爽;
对南水北调中线核心水源区的植被覆盖时空动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研究区2000—2023年的植被呈现向好趋势,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均值从0.810增长至0.875;(2)各城市/地区NDVI也都呈现增长趋势,其中商洛市增长较为明显;(3)NDVI在研究区大部分区域呈现增长状态,降低的区域主要位于研究区东部,NDVI还呈现显著的空间聚集特征,热点主要集中在西北部和南部,冷点主要集中在东部。
2025年04期 No.191 145-1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5K] - 王鹏;张军;陶伟;魏婧;
水环境保护工作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生活质量、生态环境质量等均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该文阐述了祖厉河流域目前的生态环境状况,以及存在的突出水环境问题,提出了治理对策建议,包含补充河道生态水量,加强工业企业废水深度治理及工业废弃物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城乡生活污染治理等内容,对于该流域更有效地进行环境管理和污染防治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2025年04期 No.191 150-1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K] - 陈玉兰;
园区的规划是促进产业的集群化布局和规模化发展,提升各类资源要素的整合。然而,随着企业的集聚,区域大气污染问题也日益突出。因此,对园区规划可能产生的大气环境影响进行科学预测与评估显得尤为关键。以某园区的总体规划为例,系统阐述了园区规划大气环境影响的预测与评估流程,深入探讨了AERMOD模型在该领域的适用性,提出了相应的预防措施以减轻潜在的不良环境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园区的规划实施对周边大气环境有显著影响,特别是NO_2的占标率较高。据此,建议园区构建全流程环境监管体系,实施清洁生产,配套先进的废气处理设施,形成协同减排机制,以有效管控大气污染物排放。
2025年04期 No.191 153-1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8K] - 陈芝色;谢雨果;
基于4-氨基-3-联氨-5-巯基-1,2,4-三氮唑(AHMT)分光光度法建立了室内空气中甲醛的检测方法,并将该方法与乙酰丙酮法、酚试剂法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当5 mol/L的KOH溶液、5 g/L的AHMT溶液和15 g/L高锰酸钾溶液的添加量分别达1.00、1.00和0.30 mL,显色时间15 min,显色温度为25~30℃时,0.10和5.00 mg/L的甲醛标准溶液显色吸光度均能达到最高值。AHMT分光光度法、酚试剂法和乙酰丙酮分光光度法3种检测方法的RSD分别为2.26%~3.14%、4.15%~7.62%和2.11%~4.48%,平均加标回收率分别为99.5%~99.7%、97.3%~98.8%和98.2%~99.3%。分析对比标准质控样品,AHMT分光光度法的检测结果更接近标准样品标定浓度。经实样测试,AHMT分光光度法的检测结果具有更高的精密度,表明改进后的AHMT分光光度法可良好地应用于室内空气中甲醛的检测,可为室内空气甲醛检测方法的科学筛选提供研究依据。
2025年04期 No.191 157-1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5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