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与环境

访问量:153601

研究与探讨

  • 福建省建筑业碳排放关键影响因素和达峰预测研究

    朱倩影;刘志城;

    对福建省建筑业碳排放的关键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并预测其达峰时间。构建了STIRPAT模型,定量分析了建筑业产值、住宅房屋竣工面积、人均GDP、第三产业增加值等因素对碳排放的贡献率。结果表明,建筑业产值和住宅房屋竣工面积是主要影响因素,其贡献率分别为45%和35%。并采用支持向量回归(SVR)方法,在不同情景下设定目标数据,对福建省建筑业碳排放进行预测。预测结果显示,福建省建筑业碳排放将于2025年达到峰值,进入平台期。研究结果为福建省实现碳达峰目标提供了科学依据,丰富了建筑业碳排放预测的理论方法,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2025年02期 No.189 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3K]
  • 生物质循环流化床掺烧污泥成型燃料实证研究

    任少辉;余桥;张立民;林立;姚学同;张世红;

    在30 MW生物质循环流化床发电机组开展掺烧污泥成型燃料试验,对掺烧后炉渣、飞灰、浇注料、受热面情况进行分析。污泥成型燃料有一定热值(9.56 MJ/kg),具资源化利用潜力,但在收集、转运、存储过程中需减少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做到密封无臭气外溢。污泥成型燃料与桉树皮掺烧比例≤1∶20,运行过程中应降低污泥成型燃料密实度,使成型燃料入炉后流化良好。燃用污泥成型燃料后飞灰含碳量显著增加,受热面沾污严重,冲洗受热面频次增加,冲洗废水呈弱酸性,应做好受热面防腐工作,增加吹灰频次,采用效率更高的吹灰方式,使用耐磨浇注料,延长浇注料使用寿命。

    2025年02期 No.189 8-10+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1K]
  • 城市潮汐河流溶解氧改善关键技术及示范应用

    孙玲玲;曾锋;曾志鹏;陈秀洪;齐彦培;罗欢;

    东江是粤港澳大湾区的主干水系之一,属于涨落潮潮汐水体。六角涌属东江北干流上的一级支涌,临近国考大墩断面。研究通过对在六角涌实施底泥改良生态种植基构建水下森林,形成“水力控导—底泥改良—水下森林”三位一体的低碳水生态原位修复技术体系,实现涨落潮低碳无动力水质净化的生态修复。结果表明,经过原位治理后六角涌水质整体提升较大,溶解氧改善明显,溶解氧从浓度4.0 mg/L提升至>7.0 mg/L,助力了东江北干流大墩国考断面溶解氧达标攻坚,也为感潮区域河涌实现水质提升和改善溶解氧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和思路。

    2025年02期 No.189 11-13+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0K]
  • 新质生产力对传统火电企业绿色能源转型的推动作用

    先锐;

    分析了新质生产力的概念与特征,并探讨其形成的内外部因素。针对火电企业现状与挑战,从经营模式、市场环境和环保政策分析转型的压力与困难,论证转型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从技术创新、管理模式变革、市场导向调整及政策支持等4个方面阐述新质生产力对转型的推动作用,并通过案例研究与实证分析验证理论。提出对火电企业的转型建议及政策建议,并展望未来研究方向,为企业和社会各界提供参考。

    2025年02期 No.189 14-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7K]
  • 基于云边一体的多模态风电功率预测技术

    林昫;

    以龙下风电场为例,介绍了基于云边一体的多模态风电功率预测方案,重点分析了海上风电场多维度数据的季节特性,提出了一套较为完备的风功率短期及超短期预测方案,并利用龙下风电场相关数据作为参照,证实了该方案的可行性。

    2025年02期 No.189 20-23+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4K]

能源与电力

  • 汽轮机热力性能智能评估及故障诊断研究进展

    李铭;张海军;王江峰;程上方;

    综述了人工神经网络在汽轮机热力性能评估、预测及故障诊断方面的应用及其效果,揭示了BP神经网络、LSTM神经网络、粒子群算法在汽轮机热力性能智能评估方面的优势。该研究可为人工神经网络在汽轮机性能分析中的应用提供方向,为汽轮机故障诊断分析的发展提供指导。未来研究将着重进一步提升神经网络模型预测精度和计算速度。

    2025年02期 No.189 24-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7K]
  • 燃煤机组掺烧绿氨发电方案与经济性分析

    程永林;郑文广;郝功涛;孙友源;魏雅娟;罗蒙蒙;

    在国际逐步征收碳关税和国内“双碳”战略目标下,能源电力行业对降低碳排放的需求愈发迫切。为加快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新型能源体系建设,燃煤机组掺烧绿氨发电成为推动新能源发展、降低电力行业碳排放的重要措施。以2×660 MW超临界燃煤发电机组为对象,简述掺烧绿氨发电工艺流程,探讨不同掺氨比例时的年耗氨量、储氨规模和配置,估算掺烧绿氨改造投资并分析度电成本增加值。结果表明:随着掺烧绿氨比例的增加,改造投资和度电成本增加值不断增大;随着到厂绿氨价格的升高,度电成本增加值亦随之增大;掺氨10%时改造投资约5 800万元,在到厂绿氨价格为1 000元/t情况下的度电成本增加达到0.020元/kWh左右。

    2025年02期 No.189 28-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2K]
  • 330 MW机组低氮燃烧的煤种适应性及燃尽风投运方式试验研究

    周建春;

    低氮燃烧是燃煤机组脱硝的有效方式之一。试验以1台330MW机组为基础,研究分析了煤种类型、燃尽风投运方式对锅炉燃烧NO_X浓度和运行经济性的影响。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燃用煤种富动24时,较优混有显著的低NO_X特性和运行经济性;可能受设备特性影响,开2~4层燃尽风对燃烧NO_X浓度影响不大,但对飞灰含碳量的影响较大,开2层燃尽风时飞灰含碳量下降可影响炉效0.42%;在试验煤种下燃尽风投运高度的变化对燃烧NO_X浓度和飞灰含碳量的影响幅度都不大。

    2025年02期 No.189 31-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1K]
  • 声波吹灰器在燃煤机组深度调峰期间的应用研究

    杜旺;顾伟;相升富;

    近年来,火电机组参与深度调峰日益频繁,传统蒸汽吹灰在深度调峰期间对锅炉燃烧扰动大,无法有效清理积灰,炉膛塌灰引起火检丢失而造成锅炉失去全部火焰触发MFT时有发生,深度调峰期间炉膛塌灰已经严重影响锅炉燃烧安全。结合某公司1 000 MW超超临界机组声波吹灰器改造,开展声波替代蒸汽吹灰应用研究。声波吹灰器可以连续不间断投运,实现从不同方位、不同角度的进行吹灰,在炉膛空间形成共振声场,以达到最大吹灰效果。矩阵式布局每个支路上只有1个共振腔式声波吹灰器,可以实现单个独立控制,也可以根据积灰特点进行自由组合式吹灰,能够有效清除塔式炉上部受热面积灰而对炉膛负压、锅炉稳燃不产生负面影响。

    2025年02期 No.189 34-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7K]

能源开发

  • 岳城矿15号煤层掘进工作面定向长钻孔瓦斯抽采技术

    刘科;

    为提升煤矿瓦斯抽采量,以岳城矿15号煤层掘进工作面为研究对象,提出“立体式”沿巷定向长距离煤岩钻孔瓦斯治理措施定向长钻孔这一高效的成孔技术方法。根据现场测量观测,得出:在高抽采强度下,“立体式”沿巷定向长距离钻孔对底板瓦斯每天抽采纯量提升至4 773 m~3,相较于以前的抽采纯量提高了25%,同时可以有效治理顶板瓦斯下泄的问题。最后,通过对实际工作面的现场考察和对定向长钻孔成孔技术方法的掌握,设计出了1套符合该掘进面的瓦斯治理方案,真正实现了“以抽为主,风排为辅”的瓦斯治理理念。

    2025年02期 No.189 37-39+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5K]
  • 多采掘应力场下小煤柱失稳特征及围岩控制技术研究

    王应政;

    为了研究受多采掘应力场影响后的小煤柱结构失稳特征,根据弹塑性理论,按照Mohr-Columb准则,研究了小煤柱受到2次掘进和2次回采影响后的应力及塑性区分布情况。结果表明,在经历2次掘进和1次采动影响后小煤柱结构并未完全失稳,在其中轴线远离采场一侧存在1个宽度为1.0 m左右的“弹性核”,对煤柱起到支撑作用;当第2次受到采动影响后,“弹性核”处应力叠加,会造成煤柱的失稳破坏。在此基础上,采用“弹性核扩展”方案,利用注浆+锚网支护工艺对围岩进行加固,实践表明,加固方案合理,加固效果显著提高。

    2025年02期 No.189 40-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4K]
  • 翠屏山煤矿坑道钻“一孔多用”技术的应用

    白启明;

    翠屏山煤矿引进坑道钻探技术,应用于井下探煤、探水、探构造。通过对钻探揭露情况,分析钻探所处地层、岩性特征及构造等情况,结合以往地质勘探原始资料和生产现状,能够精确探明煤层赋存条件及预警水害威胁,对矿井安全生产、合理布局具有指导意义。

    2025年02期 No.189 43-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6K]
  • 钻孔变形失效及全段筛管护孔对瓦斯抽采效果影响研究

    裴肖肖;

    针对瓦斯抽采裸眼钻孔服务期短、抽采浓度低导致的抽采效果不达标问题进行了分析,对抽采效果不达标的主控因素进行了归类、剖析和数值建模,采用COMSOL Multiphysics软件对不同程度塌孔、堵孔和受到筛管保护钻孔的瓦斯抽采效果进行模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全段筛管下放技术将传统下放技术护孔率由60%左右提升至92%左右,钻孔50 d内平均瓦斯抽采浓度64.27%。通过将钻孔高浓度抽采持续时间作为主要量化指标,系统评价了瓦斯抽采效果的强化作用,同时将研究结果应用于试验工作面筛管护孔的瓦斯抽采效果的工程实践评价。从模拟研究和工程试验的角度,验证了钻孔的塌孔和堵孔会对瓦斯抽采产生较大负面影响,全段筛管下放护孔技术可以明显提高钻孔瓦斯抽采效果。

    2025年02期 No.189 46-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8K]

节能低碳

  • 再生铅直接火法冶炼降低碳排放的策略

    宋赛赛;娄可柏;汪洋;王凌驾;徐新;高云芳;

    围绕再生铅直接火法冶炼的碳减排目标,基于再生铅直接火法冶炼的工艺特点分析,通过梳理碳排放类型和重点碳排放工序,分析了再生铅直接火法冶炼中的碳排放特性、可行的降碳技术及减碳空间,提出了再生铅行业直接火法冶炼企业减少CO2排放的策略,为不同火法冶炼工艺碳减排测算和碳减排技术开发提供了指导。

    2025年02期 No.189 50-52+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5K]
  • 江苏地区商业建筑设计节能潜力分析

    徐卫荣;夏卓平;刘春蕾;

    针对商业建筑能耗较高的特点,基于某设计商业项目案例,选取江苏省内的南京、吕泗、东台、淮阴(清江)、徐州、赣榆地区气象参数,通过建立商业建筑模型并分别计算基准建筑能耗,对商业建筑节能潜力进行分析。采取降低空调水系统阻力、提高冷水机组COP、提高燃气锅炉效率、降低照明系统功率密度和设置屋顶光伏系统措施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江苏地区商业建筑平均本体节能率为74.34%,平均综合节能率为77.87%。

    2025年02期 No.189 53-56+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2K]
  • 天然气集中供热项目能耗及节能分析

    谢志敏;张凯飞;苏曼婷;

    为进一步提升农村清洁供热效率、降低碳排放,对某乡镇天然气集中供热项目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其供热时的燃气消耗、电力消耗以及水消耗,得到了该乡镇天然气集中供热的综合能源消耗和单位供热综合能耗。在此基础上,对该项目工艺及耗能设备提出了一些节能措施及建议。

    2025年02期 No.189 57-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7K]
  • 从统计数据分析工业园区集中供热的优势

    刘璐;

    以柯桥区印染集聚区的主要热源点浙江浙能绍兴滨海热电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滨海热电”)为研究对象,对印染行业集聚前后该大型火电机组的主要能耗数据、土地利用数据、主要污染物排放数据等进行对比,为基于大型传统火电机组的中低压蒸汽集中供应方式的应用提供参考。

    2025年02期 No.189 61-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K]

清洁能源

  • 做强做大张家口市绿色新能源产业的策略研究

    谷慧勇;陈嘉楠;张龙;

    为做强做大张家口市绿色新能源产业,对张家口市风电、光伏、氢能、储能和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并阐述了张家口市绿色新能源产业发展所面临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系列针对性的策略,具体而言,可通过加强人才培养引进、加大研发投入、拓展市场与加强输电建设、推动储能技术发展、促进产业融合、拓展国际合作、完善产业政策和加大金融支持等措施,推动张家口绿色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

    2025年02期 No.189 64-66+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K]
  • 绿色大楼光储充综合能源系统配置优化策略研究

    郑志文;曹春兰;严圣标;王明晓;申超亚;

    以福建某新建大楼为研究对象,结合大楼用能负荷的特点,利用“绿色光储直柔”的电能路由器运行理念,对光伏系统、储能和直流充电桩系统进行配置优化研究,构建绿色大楼光储充直柔一体化系统。结合项目实际应用场景,以电能路由控制器(PRCC)为核心,构建“可再生能源+储能+充电桩”能源一体化主要架构与运行方案的合理性。通过电能路由器对可再生能源消纳、储能系统、直流充电桩的直流连接技术研究,为后续国内商务区楼宇光储充一体化系统的建设与运营提供重要参考。

    2025年02期 No.189 67-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3K]
  • 物联网技术在氢能系统实时监测与控制中的算法设计与应用

    史春来;郑文广;温吉祥;郝功涛;程永林;罗蒙蒙;

    随着氢能技术在电力行业的应用日益增加,高效的监测与控制系统对于保障氢能系统的安全与经济运行至关重要。提出了1种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氢能系统实时监测与控制算法,旨在提高氢制备、储存及其与电力系统的协同效率。通过物联网设备收集实时数据,结合深度学习算法优化控制策略,不仅实现了氢能系统的实时监控,同时通过模拟仿真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该算法能够实现对氢能生产的即时调控,优化电力与氢能的综合利用,提升系统整体的能效与经济性。

    2025年02期 No.189 70-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K]
  • 海上风电场智慧运维的研究及大数据应用

    黄国浈;

    海上风电机组所处环境恶劣,常伴有台风、季风、潮汐、涌浪、雷电等自然因素影响,船舶无法通航、顶靠,运维人员无法抵达、作业面临高风险,设备受各类状况侵蚀严重等,传统的人工运维管理方式已经无法满足需求,风电场智慧化程度不足的问题逐渐暴露。研究基于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和移动应用等信息技术逐步应用到智慧风电场平台建设中,通过构建先进的大数据模型,挖掘、分析大数据,形成数据报表,最大化利用风能,降低运维管理难度,积累运维经验,探索智慧运维模式,努力降低海上风电运维成本,推动技术进步。

    2025年02期 No.189 73-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 风力机主机架静动态特性有限元分析

    熊晓琼;田鹏;王海山;

    主机架是风力发电机组中最关键和承载最复杂的部件之一,其质量和可靠性直接影响风力发电机组的发电效率和安全运行。主机架在其全寿命周期内要承载风力发电机组传动链上的交变载荷,故研究主机架的静动态特性对机组整体安全稳定运行至关重要。以某型兆瓦级风力发电机组为研究对象,建立主机架的有限元分析模型;利用GH Bladed软件计算提取轮毂中心处极限载荷,作为主机架静强度分析的外部荷载;计算提取其前六阶模态频率,结合时域载荷,确定谐响应分析外部激励范围,对主机架的共振特性开展研究。结果表明:主机架的静强度性能满足设计要求;计算得到主机架的固有频率,均能避开叶轮一阶和三阶旋转频率±10%,不会发生共振;在0~25 Hz外部激振频率作用下,主机架在12.5 Hz附近运行最平稳,>15 Hz振动加剧,振动位移快速增大,说明在其二阶固有频率附近,主机架容易发生共振。

    2025年02期 No.189 76-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2K]
  • 光导照明及无动力风帽一体化系统设计与分析

    谢锦健;谢沛烁;蔡杰;梁展珲;王海;

    由于传统的导光系统与室外很少有视觉接触的系统,普通导光管没有打开和自然通风的可能。该文针对传统导光系统的这一缺点,设计了1种光导照明与自然通风相结合的系统。该系统以采光罩、导光管及漫射器所组合的光导照明系统为主,辅助无动力风帽对室内进行自然通风。通过选择性光谱吸收膜将太阳光的各成分分离,进而发挥各自的优势,促进了系统的能效,提高了太阳能的收益。利用三维建模软件Solidworks完成模型的空间几何建模,导入光学模拟软件Tracepro中模拟光导照明系统的采光性能,得到的结果是该系统照度均匀度<0.4,但是采光效率稳定提升并且无动力风帽能正常运作,证明该系统的可行性较高。

    2025年02期 No.189 79-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7K]
  • 电化学储能热失控极早期预警与消防策略的实验研究

    袁丙青;陈亮;张绪宝;殷慧源;

    为了研究电化学储能热失控的极早期探测报警与消防保护的可行性,以某型号280 Ah磷酸铁锂方形铝壳电芯为对象,进行2次热失控实验,分析热失控极早期特征,并利用明显特征量实现消防“早发现,早灭火”目的。实验结果表明:使用和电芯热失控特征精准匹配的传感器,结合电池管理系统(BMS)采集的电芯温度数据综合判断热失控,可实现相比消防系统独立判断热失控更加早期的预警和消防保护。

    2025年02期 No.189 83-86+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1K]
  • 基于典型日运行场景需求的微电网储能及电量电源配置研究

    林伟;王艺涵;

    为解决目前对微电网规模分析对数据量要求高、运行场景逻辑不够清晰的问题,开展基于典型日运行场景需求的微电网储能及电量电源配置研究。首先,对微电网运行场景进行归纳梳理;其次,针对微电网运行逻辑,提取微电网运行典型日要素;再次,结合微电网运行场景,提出微电网储能及电量电源配置方法;最后,对微电网案例进行分析并开展生产耦合校验。结果表明,提出的方法对数据量要求小、计算复杂度低,得到的推荐方案可以满足运行需要。

    2025年02期 No.189 87-90+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8K]
  • 海上渔排光储充一体化微电网商业模式探讨

    王素娟;王津;吴婷婷;

    结合国家“双碳”战略,采用沿海养殖渔排光伏新能源发电模式,构建海上渔排光储充一体化微电网,能够提升渔排绿电比例,同时满足电动渔船电力供应的需求。从海上渔排光储充一体化微电网项目投入产出及盈利分析的角度,研究海上渔排供用能的商业运营模式。结合案例分析探讨海上渔排综合用电水平和经济可行性,为海上渔排综合能源微电网一体化建设提供参考。

    2025年02期 No.189 91-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K]
  • 岳阳市屈原管理区可再生能源现状及对策研究

    胡翔;姜刘志;吴锋;刘伟;孙伟杰;

    基于ASTER GDEMV3卫星遥感影像,提取了屈原管理区年平均总辐照量、年平均风速及风功率密度,分析了太阳能、风能资源时空分布特征,丰富程度及可利用状况;根据系统性测算,分析了生物质能、浅层地热能资源总量及分量占比情况。结果表明:屈原管理区可再生能源禀赋总体较丰富,其太阳能和风能资源总量较丰富,且时空分布一致,呈西多东少的分布趋势;生物质能和浅层地热能资源总量丰富,其中畜禽粪污、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资源开发前景较大。结合屈原管理区经济发展实际,提出了加快可再生能源开发的相应措施和建议,为屈原管理区可再生能源合理规划和有效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2025年02期 No.189 94-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1K]

环境地质

  • ArcGIS与信息量模型相结合的滑坡易发性评价

    梁安宁;资锋;张云;刘俊杰;许文浩;

    以耒阳市为研究区域,基于GIS平台和该研究区383处滑坡灾害点数据,总结滑坡灾害点分布规律,选取高程、坡度、坡向、平面曲率、剖面曲率、岩组、与河流距离等7个因子构建滑坡易发性评价指标,将信息量模型与ArcGIS技术相结合对研究区进行滑坡易发性评价,并对各评价因子的信息量值进行排序,综合考虑滑坡点在各评价因子的分布情况。结果表明,研究区滑坡灾害主要分布在高程64~190 m区间、坡度0°~18°、南坡、剖面曲率(-1,1)区间内,同时根据信息量值排序得知,岩组分级中的坚硬至较坚硬薄层-层块状板岩浅变质砂岩互层岩组、坚硬整块状侵入岩岩组、坚硬至软弱薄层-厚层状硅质岩夹页岩较易发生滑坡,分区结果合理,此研究能够为耒阳市防灾减灾工作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2025年02期 No.189 99-102+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0K]
  • 福建省大田县地质灾害时空分布与孕灾条件分析

    李漳鹏;

    大田县是福建省地质灾害高易发区。该文系统阐述了大田县现状地质灾害时间、空间分布规律,总结了孕灾条件的相关规律;分析了区内地质灾害分布规律和发育特征。通过对大田县地质灾害时空分布规律与孕灾条件分析,为区域内的其他县区地质灾害防治提供参考。

    2025年02期 No.189 103-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K]
  • 工程勘察报告常见的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潘天有;

    据工程勘察相关新规范,对工程勘察报告中存在的问题,从勘察纲要、工程概况、勘察等级、引用资料、勘察工作布置、地基均匀性与稳定性评价、基础选型、抗浮设防水位取值、地质条件可能造成的工程风险评价、地震效应评价等方面进行梳理与剖析,并提出相应防治措施建议,供同行借鉴参考。

    2025年02期 No.189 107-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9K]

污染控制

  • 福建省养猪场粪污处理中3种固液分离技术及应用效果

    吴晓梅;叶美锋;黄婧;吴飞龙;徐庆贤;林代炎;

    简要介绍了固液分离机分类,重点介绍了福建省养猪场粪污处理中3种固液分离技术,以及其在养猪场粪污处理中的效果。无动力固液分离池适合于小型养猪场,应用表明其对养猪场粪污SS、CODCr和BOD5的去除率均>50%。FZ-12固液分离机实测污水处理能力≥14.8 m3/h、去渣率≥82.5%及渣含水率≤53.9%;FZ-12固液分离机在福清养猪场的应用表明,其对粪污中SS、CODCr和BOD5平均去除率分别为82.5%、77.5%和73.5%。FL-ZXSJ40直接振动式固液分离机,污水处理能力为20~50 m3/h,其对粪污中SS、CODCr和BOD5平均去除率分别为42.0%、38.6%和31.2%。

    2025年02期 No.189 112-114+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7K]
  • 不同pH条件下腐殖酸对汞在棕壤中吸附-解吸的影响

    李杰颖;周晓莹;

    以棕壤为供试材料,探讨在不同pH条件下,腐殖酸对汞在棕壤中吸附—解吸行为的影响,可以为汞污染土壤防治和腐殖酸的农业化利用等提供参考。结果表明:pH在3~10范围内,腐殖酸对汞在棕壤中吸附—解吸(率)的影响较为明显。随着pH的升高,腐殖酸对汞在棕壤中的吸附量呈现先增加后略降低的趋势。腐殖酸对汞在棕壤中的最大吸附量有适合的pH范围,pH过高或过低都会对吸附—解吸产生影响。

    2025年02期 No.189 115-1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5K]
  • 石油化工有机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研究进展

    滕青;刘穗;何丽傲;唐观球;何芷妍;吴慧帆;温丽婷;

    石油生产加工过程中所产生的有机污染物进入土壤会造成土壤污染,我国东北、华北、华南和西北地区的油气田及炼油厂周边土壤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石油化工有机污染。土壤石油化工有机污染具有持久性、隐蔽性、污染范围广和毒性大等特点,引起了国内外科技工作者的广泛关注。针对目前国内外石油化工有机污染土壤修复技术,总结了物理修复、化学修复和生物修复技术的优缺点,使用范围和研究现状,以期为石油化工有机污染土壤修复的研究及工程应用技术的选取提供参考依据。

    2025年02期 No.189 118-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0K]
  • 垃圾焚烧飞灰与市政污泥协同处置中试试验研究

    黄志平;陈怀伟;沈晨;沈振彬;王肖晓;王子宸;

    高温熔融法是处理生活垃圾焚烧飞灰这一危险废弃物的典型方法。为了优化飞灰熔融的处理工艺,选用市政污泥作为熔融辅料,依托1处中试熔融试验装置,对不同比例飞灰与污泥掺混混合物料进行中试熔融试验,结果表明:随着飞灰比例的提高,混合物料的灰熔点呈现上升趋势;不同的掺混比例下熔融得到的水冷渣玻璃体含量在92%~96%不等;掺混比例为70%飞灰+30%污泥时熔融的玻璃体出现了重金属固化程度不理想问题,其中,水浸出中六价铬超标16%,锰超标90%;酸浸出中镍超标4.5%,锰超标80.6%。出渣时得到的水淬废水可以基本符合《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中的三级标准,仅在飞灰比例为60%时水淬废水的pH值略高于限值,悬浮物、BOD5、CODCr、石油类、氟化物、重金属等均达标。中试熔融试验证明了该工艺的可行性,为工业产业化提供了基础。

    2025年02期 No.189 123-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6K]
  • 污泥焚烧炉渣制备轻质保水材料研究

    郭进宝;

    为了对污泥焚烧后的炉渣进行资源化利用,将其制成轻质保水材料用于花卉营养土中。将污泥焚烧炉渣、黏土和造孔剂按照一定比例混合烧制,制成保水材料,对保水材料的堆积密度、比表面积、吸水率、筒压强度等指标进行测试。结果表明,预热温度为350℃时有利于增加保水材料强度;1 100℃的烧结温度对保水材料的多孔结构起到重要作用;保水材料最佳预热时间为20 min,最佳焙烧时间为15 min。

    2025年02期 No.189 128-132+1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1K]

环境大视野

  • 烧烤炭燃烧过程中有害元素迁移特性

    李衍方;崔小峰;马国梁;徐立家;丁宁;

    采用国标方法考察了市场在售烧烤炭中有害元素的含量分布及在燃烧过程中的迁移规律和分布特征。烧烤炭中有害元素含量分布范围及平均值分别为:氟30~1 868μg/g、231μg/g;氯0.024%~0.695%、0.166%;砷0.28~8.38μg/g、2.24μg/g;汞0.043~0.936μg/g、0.230μg/g;磷0.006%~0.144%、0.058%;铅0.14~13.92μg/g、3.68μg/g;镉0.03~0.81μg/g、0.31μg/g;铬0.39~38.23μg/g、11.97μg/g。烧烤炭燃烧过程中,氟、氯绝大部分以气态形式析出;汞大部分以气态形式析出,少部分转移到灰渣中;砷一部分转移到灰渣中,另一部分以气态形式析出;铅、镉、铬大部分转移到灰渣中,少部分以气态形式析出;磷几乎全部转移到灰渣中。

    2025年02期 No.189 133-1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5K]
  • 淮北平原区农田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影响因素及水质评价

    武文静;冯松宝;余浩;王语彤;

    为揭示淮北平原区宿州市周边农田地下水水水化学特征及影响因素,查明离子来源,明晰水质情况,采集了37个地下水样品。采用数理统计分析、水化学图解法对研究区地下水的水化学类型和物质来源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运用综合水质指数(WQI)饮用评价、灌溉水质评价对研究区地下水进行水质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地下水属于淡水,呈弱碱性,水化学类型以CaHCO3为主。水化学特征以岩石风化作用控制为主。化学组分源于硅酸盐岩、碳酸盐岩、硫酸盐岩的风化溶解。WQI饮用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地下水不符合饮用标准。灌溉水质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地表水样品均可直接作为灌溉水使用,且合理利用不会使土壤盐碱化。

    2025年02期 No.189 138-1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5K]
  • 河北海域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特征与生物富集

    江田田;张春艳;张海峰;冯鑫;

    对2020年河北海域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特征与生物富集能力开展研究,结果表明重金属含量依次为Cr>Zn>Pb>Cu>As>Cd>Hg,各元素分布趋势基本一致,主要分布于秦皇岛新开河口至金山嘴近岸海域、山海关外部海域、秦皇岛昌黎和唐山乐亭外养殖海域以及沧州北部海域;潜在生态风险大小依次为Cd>Hg>Pb>As>Cu>Cr>Zn,总体存在轻微生态风险,主要受Cd、Hg的影响;该区域短文蛤、菲律宾蛤仔、中国蛤蜊、脉红螺生物体内重金属含量依次为Zn>Cu>As>Cd>Pb>Hg,Zn、Cu、As、Pb在生物体样品中均没有富集,Cd在中国蛤蜊体内和Hg在脉红螺生物体内有轻度富集。

    2025年02期 No.189 143-145+1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2K]
  • 济南市不同功能区土壤重金属污染研究

    杨祥梦;王碧莲;刘恩峰;王晓雨;

    采集了济南市主城区工业区、居住区、商业区和文娱区的29个土壤样品,研究了土壤中10种重金属的含量、分布特征、来源、污染程度与风险。结果表明:除Co外,其余重金属含量为山东省土壤重金属背景值的1.10~2.57倍,其中Cd最高。单因子污染指数表明,Cd污染程度最高,各个功能区均呈现中度污染,Co为无污染,其余8种重金属为轻污染。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显示,工业区和居住区为中度污染,商业区和文娱区为轻污染。Zn、Pb、Cd、Zn和Sb来源于交通污染和工业排放,V、Cr、As、Co和Ni来源于自然母质。Cd的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最高,各功能区土壤中重金属的综合潜在生态危害依次为工业区>居住区>商业区>文娱区,均达到轻微生态风险。土壤中重金属尚未构成非致癌风险;Cr、Ni、Cd和Pb构成了致癌风险,但风险较低。

    2025年02期 No.189 146-1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1K]
  • 基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流域生态补偿研究——以福建省南平市为例

    肖霄;杨思明;刘金凤;谢胜;

    在快速城市化和工业化背景下,南平市生态资源丰富,其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量化及生态补偿策略优化至关重要。基于2022年南平市的土地利用数据,采用当量因子法修正并计算出其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为1 453.31亿元,并估算出生态补偿额度为16.15亿元。同时,引入生态补偿优先级的概念,从不同尺度剖析了南平市内部实施生态补偿的优先次序,结果显示:东翼发展区及光泽、浦城、政和等区县因高生态效益输出,应优先获得生态补偿。研究成果为南平市构建科学合理的生态补偿制度提供了数据支撑与决策参考。

    2025年02期 No.189 151-1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5K]
  • 甘南黄河上游客土匮乏区生态环境问题识别研究

    包琼;颉继珍;雷元奇;

    甘南黄河上游客土匮乏区位于青藏高原生态屏障区和黄河重点生态区,是甘南黄河重要水源补给生态功能区,也属于甘南黄河重要水源补给生态功能区为主的黄河上游生态屏障,其生态环境质量对保障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该文从草原、耕地、矿山和水土流失等方面出发,识别存在的生态问题,并对生态问题成因进行了详细的剖析,以期为研究区之后的生态修复等工作提供理论基础。

    2025年02期 No.189 155-1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K]
  • 新形势下西藏扎拉水电站施工期潜在生态环境问题及对策

    朱小平;雷列辉;刘艺斯;王金裕;

    玉曲河是怒江中游左岸一级支流,生态环境独特且重要。扎拉水电站是玉曲河干流下游河段七级开发方案中第1个开工的水电站,承担着支撑藏东南能源发展战略需求和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使命。该文探讨在新形势下,基于工程区域特殊自然环境情况和工程初期的苗头性问题,分析施工期潜在的生态环境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为同期及后续其他水电工程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提供有力的参考和借鉴。

    2025年02期 No.189 158-1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3K]
  • 下载本期数据